新型肺炎期间,“封城”、“少出门”、“闭店”、“***期延长”等,每天的疫情消息都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更牵动着每一位行业人的心。
对于2019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行业老板们还在琢磨对策的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春节期间彻底打乱了2020年的规划。从目前来看,这对实体经济的经营无疑是“雪上加霜”。
各大电影院线、百货商场、主题公园、旅游景点、儿童乐园、学校教育、酒店民宿、酒吧餐馆等等,都因为疫情蔓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甚至损失惨重。
回顾2003年的非典,也是全面封闭,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马云挖掘了网购需求,顺势创立了淘宝!
2020年的新型肺炎,更是让全国封城,线下门店空荡荡,但大街上依然有快递员/外卖员在奔波,这也掀起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平台的“抢菜潮”。
老百姓生活都需要刚需物资,比如蔬菜、粮油、水果等最基本的物质所需,因为特殊时期,大家选择尽量不出门,这就需要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迫在眉睫的困境,总会倒逼更多的企业去创新和转型。
在疫情期间,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线上渠道销售的猛增,对线下实体经济而言,可以把它看成一次拓展线上渠道的战略机遇,切实做好***的线上转移。
在这段艰难的“静默期”,是“翘首以盼”?还是“主动出击”?这也许是疫情过后,同业发展拉开距离的关键。
对于大多数实体门店而言,原有的产品和服务仅仅是满足到店服务,并未考虑离店场景。但在此次疫情的推动下,老板们就必须要重新思考产品和服务的品类,实现“线上+到店”的全场景覆盖。
压力很大,主要是竟争对手由隔壁左右商家或本地区相近商户,变成了全国型大商家,或者厂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无论商品,服务的丰富度,还是人员素质,水平上,都差很多。关键客户的选择便捷性也更高,也更容易接受网购等。
2020年预计会更难。如今大家的消费习惯已经转到线上了。线下实体店主要是提供体验,其实价钱不比线上贵。希望实体店,守住老顾客群体,积极开展社群服务,挺过这几年,走线上线下结合的道路,实现发展
目前的环境就是
一、大部分实体店关门歇业,没有营收但需要支付房租和人工底薪,个体稍微好点。
二、疫情过去之后,大家的心理后遗症会持续几个月,人员聚集的实体商业还会低迷一段时间,如:餐饮、***
三、有失必有得,这段时间改变了大部分人生化习惯、工作习惯和社交习惯,就会带来另外的行业机会崛起。
目前线下实体店面,面临的就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复工难,复工后一些实体企业需要个复苏期,特别是餐饮旅游住宿业复苏期长,共同问题是企业财务压力骤增,银行贷款还款压力,应付货款压力,应收账款目前看难以收回,过年放***这段时间员工的工资是否要付,这都是压力,虽然特殊时期不付工资也没有多少人提出辞职,但作为一个负责的企业这都是企业负担,原有合同履行压力,也可能原有合同因疫情被被迫取消的,合同履行***增多,年前已***购物资积压,资金占用,还有开工后各种原材材料的***购又是一大笔开销,如果相关行业产业链没有开工,原材料***购就会遇阻,企业的正常运营就出现问题,这正体现了独木难成林的道理,企业现金流降低,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在安全防控的前提下合理的全面开工才能是更多的企业正常运营起来,社会才能正常运转起来,疫苗和相关药物也能研发生产出来,病毒也在这期间慢慢得以遏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64530.html